先贴出来这个报告文件吧。
1.我的思考


如上图所示的,这是 AI适用性最高职业Top 40 的表格,先简单说明一下这个表格怎么看。
- Job Title (Abbrv.): 职业名称(通常是缩写或简称)。
- Coverage: 覆盖度。 这个指标衡量的是AI能够处理该职业中特定任务的比例。更接近1表示该职业中很大比例的任务理论上可以由AI完成。
- Cmpltn.: 完成度。 这个指标衡量的是AI执行这些可覆盖任务的质量和完整性。更接近1表示AI能够高质量地完成那些它可以处理的任务。
- Scope: 范围。 这个指标衡量的是AI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处理该职业的核心工作内容。更接近1表示AI能够触及并处理该职业的核心职责。
- Score: 综合得分。 这是最终的AI适用性分数。它是基于Coverage、Cmpltn.和Scope三个维度计算得出的综合指标,代表了该职业整体被AI自动化或增强的潜力。分数越高(越接近1),说明该职业的工作内容总体上越容易被AI技术替代或辅助。
- Employment: 就业人数。 该职业当前的从业人员数量(单位:人)。这有助于了解该职业被AI影响的潜在规模。
其他的方向我不懂也不清楚,就说一下我经常做的一个吧:Web Developers 。
1.web的未来情况
随着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发展,浏览网站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。互联网公司都研发了自己的APP,不会寄托于一个网站。当然网站的数据存储确实不如软件使用流畅,而且一个独立的APP操作上更方便而且也显得更专业。
但是我也会认为有些”阴谋论“:各家的APP越做越大,似乎小体积的APP就是没有诚意。一个软件使用一段时间后几十个G的内存,似乎也在推进大家手机的更新换代.....
短视频兴起之后,web的发展似乎又迎来了当头一棒。可以没有官网,但是不能没有短视频账号,大家都懂。
AI以后,web的发展更加受阻,SEO排名也在向GEO排名倾斜。可以思考一下,你有多少次用AI替代了传统的搜索引擎搜索?
2.web用AI开发的情况
很早之前就有前端已死的口号,现在AI崛起之后,对web的冲击应该是最大的。随便一个简单的提示词就可以用AI做出来很好的交互式网页,Deepseek V3的0324版本在网站上就可以直接创建HTML文件并在线运行。Cozi 等Agent工具也可以在线生成项目文件,只要提示词写好,多修改几次甚至可以直接部署静态网站使用。
说一下我自己做的小型项目吧,我代码写的不多,但是我用 cursor 和 bolt 做出了一个工具导航站:WeTools 。
这个项目包含前端,后端,数据库,都是用AI写的。项目构建我用AI工具做的很快,然后写 RLS 的安全策略和 Edge Functions 。我对这些不太熟悉,所以这些都是让AI去写的。一次一次的修改,可能是我不懂的缘故,我修改的次数比较多,但是最终修改成功了。
后续的域名DNS解析和 Cloudflare 的CDN加速也是AI一步一步指导我完成的。这些完成后,我还给网站调用了阿里云AI助手的API。然后给登陆的时候接入了QQ开放平台,实现了第三方登陆的接入。
当然对于网站安全和压力测试我没让AI去做,但是我认为这些自己做比较合适。
在我看来,web开发者被AI取代真的可能是时间问题。web开发已经被Agent流程化了,一个AI调用一下MCP就可以直接查看网页状态,甚至报错都可以直接查看修改,不需要手动复制错误代码。
所以我认为web的AI开发会慢慢地工业化,直至一句话把网站开发,数据库连接,SEO优化,项目部署全部完成。
2.我的看法
web开发的门槛大幅度降低了,现在像我这样的小白就能做。而且市面上的框架多的数不胜数,开发一个差不多的网站并不难。
web开发现在在各种平台的价格普遍都不高了,没有人脉这个感觉不太行。但是这不代表我们不能赚钱,毕竟社会的老油条骗不了,我们还能赚大学生的钱。虽然我现在也是大二的学生......
未来职业选择的话,这个就不推荐了。但是Web3还是可以试试的,我没接触过,内部不太了解。
AI打破了技术壁垒,所以我依旧认为找到有高技术壁垒的工作对未来好一些。
最后贴出来微软 AI适用性最低职业Bottom 40 的表格,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。


- Job Title (Abbrv.): 职业名称(缩写)。
- Coverage: AI能处理该职业任务的比例。越低越好(对职业稳定性而言)。
- Cmpltn.: AI执行可覆盖任务的质量和完整性。注意:即使Cmpltn.高,如果Coverage极低,意义也不大。
- Scope: AI触及该职业核心工作内容的程度。越低越好(对职业稳定性而言)。
- Score: AI适用性综合得分。越低越好(对职业稳定性而言)。
- Empl.: 就业人数。
Comments | NOTH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