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的发展很快,低技术门槛的项目需求会大大减少
现在,不管是程序员还是普通人,不管国产还是国外的AI,相信大家都用过AI了,应该也会有一个感觉:AI发展的非常快,甚至是突然进入我们生活的。很多没接触过编程的人也可以直接做出来一个静态交互式网页项目,只要有一个好点的完整提示词就可以做出来。
网上有很多一句话让 Deepseek 生成单词消消乐或者古诗配对的视频,这些低门槛的东西不需要任何技术就可以做出来。所以随着AI的发展,低门槛项目需求肯定会变少,这是毋庸置疑的。更不用说现在 Cozi 开源了,Manus 也开放了,网站部署也不需要了,可以直接用他们的域名服务器。对普通人而言,这些他们就可以很轻松的做出来并发布上线。
Bolt 和 Mgx 甚至可以部署后台数据库,动态交互式网站做起来也不需要技术,都是自然语言的交互。
此时,我觉得技术壁垒,创意壁垒在AI时代会更重要一点。
在普通人的角度去找技术壁垒

这些就是技术壁垒啊,普通人不懂的就是我们要抓住的技术壁垒。AI做的很快,但是这些可视化背后的东西是普通人看不到的,这些是我们需要知道并且会的东西。
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产品,用户都是三岁小孩
我始终相信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。
日常生活中我们肯定会有一种情况:你想要一个工具,但是现有的可能要钱,或者不好用,或者根本没有。我相信,不会只有我们有这样的需求,如果做出来,肯定会有人也想用。抓住这些用户就是一片市场。
雷军做过一个软件,叫电脑入门,就是教电脑小白的。对我们而言,用电脑需要一个软件专门来学吗?这需要从一堆广告中精确找到那个没有广告,没有捆绑流氓软件和病毒的电脑入门软件。这个软件在我看来好像没有啥用啊。但是事实是一经推出马上畅销,立刻上了畅销软件排行榜。
我们不能从自身的角度去看用户的需求,毕竟某小黄鱼上很多代安装Steam的服务。这些在我们看来有点不太能理解的,正式因为有这样的需求才会有那么多的这样的服务。

所以我认为要站到用户的角度思考,用户有这个需求,但是他什么都不懂,他只知道需要一个东西解决这个需求,操作要简单,步骤多的话客户就不会了。UI/UX都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看,用户的性别,年龄,职业等综合考虑。
如雷军所言:一定要做用户需要的产品,不要做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产品。只要这个产品是用户需要的,销售就不是问题。
成功的变现方式可能会比项目本身更重要
如果能理解上面的话,那现在我们就有了一个用户需要的,并且他自己无法做出来的项目。

这些都是开发者需要思考的,所以我们必须找到让项目持续健康发展的方式。
用户需要不代表用户愿意付费
用户(尤其是普通大众)的核心需求是“解决问题”,而不是“拥有技术”。我们的产品可能解决了他们的痛点,但如果付费方式复杂、价格超出其心理预期、或者免费替代品足够“凑合”,用户依然不会掏钱。AI IDE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,国内付费意愿并不高,都是能白嫖就白嫖,有免费的就不用付费的。当然他们愿意为便捷、省心、有效 的解决方案付费。理解用户“付费意愿”和“付费能力”的边界,与理解需求本身同样关键。
举个例子:
- 价值感知即时化: 用户付费需要立刻尝到甜头。免费增值模式是利器,但免费层必须提供真实、可感知的价值,让用户“上瘾”,同时付费墙要精准地卡在核心痛点或进阶爽点上(如:免费生成5个设计图,解锁无限次和高级模板;免费基础功能,付费解锁AI深度优化/去除水印/优先处理)。让用户清晰地看到“付费=立刻获得巨大便利/提升”。
- 定价符合“心理账户”: 用户愿意为一杯奶茶付30块,却可能嫌一个效率工具月付10块贵。定价要研究目标用户的心理账户(这是娱乐消费?是学习投资?是必需工具?),并匹配其价值感知。小额、高频、场景化的支付(如按次付费、小额解锁特定功能包)往往比大额年费更容易被接受。

想办法让自己的产品活下来

当然我们能否持续跟进服务,优化体验,建立品牌,这也是在用户心中占据“首选”位置的考量标准。
Comments | NOTHING